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采購、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物流整合乃指物品流通過程中,有效整合商品移動、儲存等物流作業,或者有效整合流通信息(含訂單、貨運單據、發票等),俾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進而提高顧客服務水準。
(1)任何顧客服務均應以產生獲利性交易為原則。
(2)任何物流整合均須考量物流總成本觀印(Total Cost Concept)。
(3)任何物流整合的成功值基于整合企業間真誠的合作與公平的分擔成本與分享成果。
第三方物流產生的根源就是企業物流的外包需求,第三方要在外包中獲利生存,只能從降低物流成本中獲得。因此,物流成本的降低對第三方物流的運作至關重要,精益物流就是要在每個運作環節上作到精確、高效,將成本降到接近最低限。在這樣的物流大盤子下,企業有需求卻找不到對象,不得不勉力自營。是整個物流環境逼迫需求在縮小,一些有遠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正轉換生存方式,將其服務切換至國際物流業務,切換至供應鏈的整個環節。
物流是一個具備資金實力做高門檻經營的行業,第三方物流公司不要把自己固定在僅僅提供服務,而應擴展開來,甚至可以進行資本投資運作,即通過買斷供應商的貨物,從供應端運作,使雙方風險共擔。資本運作要求雙方建立起誠信物流關系,在買斷中,第三方都會與供應商或客戶進行戰略合作,這種戰略關系決定了相互間合作的緊密程度、運作規模大小等等,從理念到運作都要通盤考慮。
物流系統本來說是客觀存在,但一直未為人們所認識,從而未能能動地利用系統的優勢。 物流系統是一個大跨度系統,這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時間跨度大。 物流系統穩定性較差而動態性較強。物流系統屬于中間層次系統范圍,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子系統。物流系統的復雜性使系統結構要素間有非常強的“背反”現象,常稱之為“交替損益”或“效益背反”現象, 處理時稍有不慎就會出現系統總體惡化的結果。